基金費用率,是不少投資人重視的一個環節,尤其低費用率、貼近大盤ETFs的竄起,主動型基金費用率面臨挑戰。
美國ICI(投資公司協會)研究顯示,2015年美國基金總開支率降到20年的新低,股票基金平均總開支率僅有68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債券54,股債混合型77,貨幣基金則與2014年相當約13基本本點。
美國月亮真圓 基金費用率很親民
美國真好,投資基金費用竟然這麼便宜,美國基金費用率可以來到如此低,有三大關鍵:一是美國執全球資產管理市場的牛耳,全球基金管理資產高達37.2兆美元,美國有17.8兆美元,約占全球48%(ICI年度報告);二是美國人靠投資儲蓄,發展走在國際的最前端,長期下來,基金是全民投資的工具,沒有美國人不靠基金退休金。
三是國會監督和市場自由競爭─美國基金產業有絕對經濟規模,加上基金之於人民,就像水電等公用事業一樣重要,國會對基金產業管理和發展也特別關愛。來自國會監管和市場自由競爭力量,基金費用率是很公開、透明化,費用率更是隨著基金產業蓬勃發展而逐年下降。
資料來源:ICI,2016.3.16
上面圖表是不同類型基金的平均總開支率,下圖則是主動基金和指數基金(ETFs)的股票和債券基金的總開支比較,ETFs股票和債券類型的平均總開支率從1996年的27和20基本點,如今已來到11和10基本點,
資料來源:ICI,2016.3.16
物超所值 誰不愛
聰明買基金,可以買到低費用率,績效又能打敗大盤的,誰不愛?再看看台灣獲准銷售基金的總開支率,根據晨星2015年6月公布研究,台灣基金業投資環境整體評級為A-,反映其良好的法規和稅制(獲得C+評級)、普遍要求揭露有益於投資人的訊息(評級為A)、與銷售及媒體的做法(評級為A-),而偏高的基金費用(評級D-)降低了台灣的整體分數。
根據投信暨投顧公會公布2015年投信基金費用率,全年所有基金收取的費用達新台幣258.11億元,以2015年底台灣人持有投信基金規模達2.21兆來看,不考慮基金類型差異,基金總費用率為1.17%。由於晨星今年尚未公布全球基金費用率研究,目前可搜集到的台灣與亞洲和美國基金費用率比較,請參考下表,或見《南韓印度基金費用率 竟比台灣低》一文。
台灣基金費用率與亞洲和美國比較
資料來源:Morningstar,Global Fund Investor Experience Study June 2015
晨星研究指出,南韓和印度基金費用率比台灣還低,關鍵就在政府要求業者推出免佣和顧問費率級別基金。
基金挹注財管銀行 投資人埋單基金費用
台灣基金費用率有調降的空間嗎?答案是肯定的,以基富通證券為例,就有安本推出X級別的基金,此基金級別管理費與機構法人級別相當,約是A級別的一半,能夠推出這種較低費用率的基金級別,關鍵就在此級別並非透過銀行通路銷售,類似晨星所謂的顧問級別基金(在英國係透過合格財務顧問提供投資規劃而申購者)。
據瞭解,安本推出這個級別基金,只是試水溫,他們也是誠惶誠恐,怕引起大通路(如銀行)反彈。
在這裡,我們特別跟大家分享台灣基金銷售產銷供應鏈的分潤結構,基金要在銀行這種財富管理通路上銷售,就跟商品要上架7-11便利商店一樣,是有「上架費」的,15年前基金業者是強勢時期,一線銀行能夠要得到基金公司的分潤,挺多是50基本點,隨後台灣財富管理銀行業務欣欣向榮,一線銀行的分潤水漲船高,財管業務前五名的上架費已來60-65基本點。
值得一提的,近三、四年來這基金上架費,更因為某二線銀行的崛起,新基金業者為搶市占率,銷售高收益債券基金,不僅以後收手續費級別為業務重點,上架費(含廣告和教育訓練)更一路跳高到100個基本點,業界還稱此為「歡樂100點」,此銀行從此成為基金業競相爭取合作對象,近來與基金業者洽商的分潤還一度來到105和115基本點。
基金收取的管理費,以高收債券基金為例,牌告上是1.7或1.8%,但扣掉要給通路的上架費(分潤),基金公司實收管理費,在五大財管銀行,少則只有70-80基本點,多則有110-120基本點,只有一般銀行才能保留較高利潤。至於投信發行基金,主要財富管理銀行動輒要分潤一半才願意幫忙銷售,投信業者在募集期間付了錢,通常新基金過了閉鎖期,銀行紛紛請客戶出場,申購其他更高利潤的基金或金融商品,基金業者莫不感嘆:「大家都是在幫銀行通路打工。」
投資基金 費用一覽表
台灣這種基金銷售生態,對投資人到底有何影響。這可從申購基金有兩大類費用來看,外收費用就是指投資人要再額外支出的費用,例如你申購一萬元基金,手續費是外加,若以目前基金平台收取股票0.5%前收手續費,就是投資人共要付一萬零五十元。若是基金有轉換,可能也會另收,短線交易或反稀釋費收取,視投資人是否有發生相關情事才會收取。
至於內扣費用,根據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資訊等公開資訊,有信託、行政和管理費,若持有後收手續費基金,另外則有分銷費,這些費用皆屬於內扣費用,是從每天基金淨值裡扣除。
從美國、英國到歐元區,近來監管機構愈來愈重視基金費用的透明度,加上參與基金銷售通路變多了,除銀行外,券商、獨立財務顧問、網路基金平台,不同通路,因為服務不同,基金費用也就不盡相同,基金級別也跟著增加。
在台灣,目前內扣費用與國際比較不一樣,就在管理費內含通路費用,如上面分析的分潤費,也是基金公司給通路的佣金,儘管基金銷售端如銀行、券商或基金平台,都有揭露通銷報酬費用可能區間,惟一般投資人通常不會特別注意,而基金管理費內含通路佣金,與美國流行免佣基金相比較,台灣基金費用率自然就居高不下。
你的自覺 決定基金費用率高低
台灣財富管理業務過去15年來欣欣向榮,是投資人用錢堆出來的,投資人支付高昂手續費和基金成本,就成金融業者高營營收和獲利,但歷經2000年科技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連動債風暴、2014年人民幣貶值帶來TRF風暴,投資人是否是「不倒翁」?
儘管台灣投資人多半仍在銀行掌控,惟網路帶來資訊透明和交易便利,不少投資人放棄台灣開始在網路投資,享用美國人才有免佣低費用率基金買賣。
還留著的投資人也不必氣餒,台灣基金銷售,近年來新增許多券商和基金平台業,基金申購手續費的優惠戰是第一役,安本已率先推出X級別、免通路佣金的低費用率基金,隨著基金銷售體系改變,與國際重視資訊透明化的潮流下,台灣的基金費用率調降也是有想像空間,但到底能夠多快發生,這就得看投資人的自主性(選擇投資成本更低的基金銷售通路)、基金業者是否願意讓利(將過去加惠通路的退佣,直接讓給投資人,有助提升基金績效),以及政策方向和支持(若基金成為退休儲蓄投資工具,是否像南韓和印度政府要求基金業者發行低費用率基金)。
讓台灣投資基金的環境更好,基優網的基婆和鐵公基們,努力做文章倡導,也期望喚起更多人投資重視自己的權益,期盼投資人的自覺意識抬頭,喚醒政府和基金業者重視台灣投資人應有與國際同步的投資權益。你對我們的關注和分享文章,就是對我們的鼓勵,也是為自己爭取未來的投資福利,我們會一直寫下去,也期望你持續對我們的關注和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