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金大爆發 2024淨利和獲利王是…
- 白富美
- 3月3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24年是台灣基金規模大爆發一年,那一家基金是2024年淨利王和每股獲利王,最新財報數字揭曉,元大持續蟬連淨利第一名,每股盈餘第一名安聯投信奪冠,每股盈餘高達90元。
49家基金業者裡,淨利成長只有八家淨利是虧損,兩家投信,其餘都是境外基金總代理。
ETF帶動產規模成長,前十大資產規模市占率71%,淨利近八成
台灣49家基金業者(投信和境外基金總代理),截至2024年12月底管理資產規模(境內外基金、全權委託和私募基金四大業務)達新台幣17兆4,238億元。2024年台灣基金市場可以用「大爆發」三個字來形容,關鍵就在ETF,惟隨著市場向上,境內外主動式基金加上行銷策略得宜,各家財務也有不錯的表現。2024年台灣基金市場特色有三大特點:
ETF規模大增和淨申購,推升境內基金全體資產規模,截至12月底達9.59兆。
十大基金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占全體比重是71%的排行。
ETF發行大爆發,2024年第四季全體資產規模增加新台幣5,357億元,ETF大爆發,和其他業務穩定成長,全年台灣基金資產規模增加3.8兆元。
表1-台灣基金業者2024年全體營收和淨利

過去一年基金規模大爆發,49家基金公司的全體營收逼近八百億元-797億,全體淨利達215.5億元,2024年全體產業淨利年成長達52.68%。
管理資產規模前十大的投信業者,資產規模市占率高達71%,這十家的淨利也是49家淨利總和近八成(79.26%)。
2024年前十大基金業者淨利年成長25-86%
基金業者淨利要成長,極大化,除公司的營業收入要成長,業務支收也要嚴控,不以ETF為主力的基金業,因為基金銷售通路業務成本高,吃掉不少公司的淨利,這可以從淨利第一和第二的元大和安聯窺見一二。
表2-2024年資產規模前十大基金公司的營收和淨利

以營收總額來看,安聯投信是營收117億,是收入最多的公司,元大投信以73.52億,排名第二高,摩根投信以55億位居第三名,其他依序是國泰(54億)、復華(49.79億)、野村(43.58億)、群益(42.48億)、聯博(31.34億)富邦(24.56億)和中國信託(24.29億)。
再以淨利來看,淨利第一名是元大投信(39.48億),第二名是安聯(27.15億)排名第二,第三名是國泰(24.41億),另外三家淨利也都有10億以上者,依序分別是群益(17.36億)、復華(17.1億)和野村(15.8億)。這十家基金業者,2024年淨利成長從33%-86%不等。
資產規模大,營收未必最多,淨利也未必就會名前列茅,最明顯的就是聯博投信,雖然規模是第五大,但營收僅31億出頭,淨利更是在前十大基金業者裡敬陪末座,反倒是資產規模第十大的中信投信,淨利比聯博和摩根還來得高,淨利年增長高達71%。
淨利差距之大,一來是營業收入是否開源、有賺頭,二來是業務支出費用高低,安聯投信營收雖是全市場第一名,但其通路開銷也大,公告的銷售費用和顧問費就高達64.46億元,淨利就不若元大。聯博和摩根情況亦然,加上主動式基金業者靠銀行通路銷售後收級別,吃掉不少淨利。
基金市場蓬勃發展,投信股東笑開懷

基金規模大爆發,投信營收成長,淨利擴大,那家基金公司的股東最開心呢?統計顯示,投信每股盈餘最多的是安聯投信,每股盈餘達90元,相較上一年成長113%,台灣安聯投信獲利如此豐厚,德國母公司是最大受惠者。至於淨利王的元大,每股盈餘只有17.4元,主要是受到股股本大的影響,但其年成長率高達116%。
前十大基金業者,每股盈餘多數都是兩位數,僅有富邦和聯博只有個位數,但相較前一年度成長率也都是67和94%成長,其他以ETF為主力的投信例如群益、復華和中信的每股盈餘成長都是翻倍,儘管ETF經理費收入,不如主動式基金,惟過去一年ETF大爆發和成交活絡,靠ETF做大市場的基金業者,在薄利多銷下,對基金公司營收和獲利都有顯著成長,各家公司股東們應該都樂開懷。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