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富通執行推動「好享退」專案,安聯投信的三檔目標風險基金從8月以來獲得投資人申購和資產規模,暫時領先同業。
來自德國的安聯環球投資集團在台落地設立安聯投信,能夠有如此成績,除展現過去30年在台灣深耕能夠贏得投資人認同之外,顯示不少投資人對其投資管理寄以厚望(至少筆者是如此期盼),期望這家公司是值得託付重任─能為大家財富持續增值。
20年風水輪流轉,安聯後段班晉身基金界營收和獲利王。
2000年,台灣投資人對外資基金公司印象最深刻首推是怡富(JF),從投信投顧公會的零售基金數據顯示,怡富投信管理資產規模的確也是外資裡第二大(HSBC因併購中華投信管理資產規模排名第一),但2019年這排名卻大輪轉。
匯豐中華投信境內基金規模不僅從極盛時的新台幣千億,如今僅有210多億元,境內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第一名由柏瑞投信拔得頭籌,安聯投信緊追在後。柏瑞投信在2000年底管理境內基金規模有76億元,安聯僅有59億元,截至10月底,柏瑞規模逾1,236億元,安聯管理資產規模1,101億元,至於當年大家耳熟能詳的怡富,如今更名為摩根投信,管理資產規模最近重新站回1,044億元,暫居第三名。
但若再加入投信的境外基金和全委託管理帳戶,截至今年第三季底,安聯投信在整體投信暨投顧公司裡排名第四名,純外資投信裡則是第二名,領先摩根、富達、貝萊德等國際知名基金業者。管理資產規模再大,但對公司最重要是在營收和獲利能力,根據2018年各投信公布的財報顯示,安聯投信2018年的營收和每股淨利表現在整體基金業者裡是高居第一名。
安聯投信是基金業界的獲利王
安聯於1990年在台成立投顧,陸續引進安聯環球投資盧森堡系列和德國系列等境外基金,1999年成立投信,儘管遭逢2000科技泡沫、2001經濟衰退、2003年SARS風暴,終於在2004年逆轉正、出現獲利,迄今成為基金業的獲利王。安聯投信經營管理,相較同期來台成立/併購投信的外資,或是後起之秀、管理資產規模全台第一名的聯博投信(惟營收和淨利卻僅排名第八),表現不僅可圈可點,還堪稱是模範生。
單單以境外基金外資的母子公司分潤,管理規模最大的聯博投信,銷售境外基金可從母公司獲得銷售分潤僅有1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僅有0.01%,以數據係根據各家公報財報和當年度管理資產規模所做推估),反觀安聯、摩根則有49和48個基本點,境外基金規模占投信業務比重高者,分潤比率關係各家營收和獲利和台灣公司對業務和行銷掌控權,當然最終是對中華民國政府的稅務貢獻度,以聯博管理資產規模雖然最大,但其年度公司繳稅僅有安聯投信的三分之一,前幾年還因為併購投信根本不必納稅(此論點完全根據各家投信發表的財報並非憑空杜撰)。
安聯收益成長抗衡聯博-全高收,投資選擇多元化。
外資投信管理資產規模成其大,主要關鍵就在境外基金,聯博投信靠聯博-全高收稱霸市場,台灣人申購基金只買高收債,不僅令政府不安,除要求聯博必須深耕台灣之外,也開放金融創新的優質境外基金引進,摩根多重收益和安聯收益成長基金趁勢崛起。
制衡聯博-全高收,摩根多重收益沒有做到,安聯收益成長達成政策使命,其台灣人資產規模2018年一度超越聯博-全高收,也帶動安聯管理台灣人資產規模大躍進。
儘管台灣投資人對境外基金偏好,目前仍是以債券為主,截至第三季底,台灣人持有境外債券基基金占台灣人持有境外基金金額的近53%,主要係新興債券基金近兩年來大受台灣投資人歡迎,但債券基金裡,高收債比重已從2017年底高達59.3%,9月底僅有44.4%。
台灣基金市場競爭相當白熱化,除看績效和品牌,還要高配息,要靠銀行通路銷售,除要給銀行管理費分潤外,還要有銷售獎金(惟2020年禁止),再不然就要銷售後收(手續費後收)級別基金。安聯收益成長基金沒有後收級別,加上安聯收益成長基金今年調整每單位配息,配息率沒有守住9%(美元月配息級別為例,但仍有8%以上),同業趕著今年最後一年還可以灑銷售獎勵金,競相祭出高配息、後收級別等手段,挖走不少安聯收益成長投資人。
投資人賺錢落歡喜落袋最重要,基金績效會說話。
以今年前三季全台最吸金的三檔境外基金-鋒裕新興債、聯博-全高收和美國收益各吸金21億、14億、16億美元,反觀安聯收益成長淨贖回1.34億美元,但反觀四檔基金表現,即使以美元月配息級別為例,投資人在獲得配息後,安聯收益成長淨值今年以來還有近7.58%表現,表現優於全台最吸金的三檔基金。
MoneyDJ的績效表是依淨值,若配息級別績效表現是扣除配息後的基金表現,以下數據是以去年底到12月5日比較,個人持有基金報酬會因為進出時點不同表現也不盡相同。
儘管今年面臨市場嚴峻挑戰,安聯投信總經理段嘉薇表示,投資人今年對美股居高思危,安聯收益成長基金不免有投資人贖回壓力,但投資人有賺錢,歡喜落袋為安,才是最重要的。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雖然前三季有不小的淨贖回,但第三季開始出現2,500萬美元淨申購,10月淨申購金額再增加為8,236萬美元。儘管基金配息調降,但仍有8%以上,台灣人是否會再重拾對安聯收益成長的喜愛,蠻值得持續觀察下去。
除了旗艦基金-安聯收益成長在台灣人申贖上面很挑戰,安聯投信今年不再總代理PIMCO系列基金,安聯投信努力引進和發行相關債券基金彌補產品線和滿足投資人的需求,例如安聯美高收和亞洲動態力亞洲高收債基金,投信發行短天期美元短年期高收債基金。
好享退專案安聯三檔基金總管理資產規模暫居第一名
2019年是安聯投信在台成立30年,也是練深蹲再跳躍的一年,基富通執行「好享退」專案,安聯投信是唯一獲選的外資投信,段嘉薇表示,解決退休投資難題,安聯投信過去十年來陸續推出四季系列組合基金,讓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風險屬性選擇合宜的基金,此次獲選為好享退專案的三家基金產品供應商之一,儘管P(退休)級別的經理費對投資研究團隊是一大挑戰,但更重要的能喚起投資人正視退休投資儲蓄的重要性,更關鍵是要採取投資行動。
基富通執行好享退專案九檔基金最新資產規模
薄利多銷是很常見的商業銷售策略,客戶受惠下,這策略常常會奏效,惟好享退專案裡因為有報名時間限制和申購金額設定,投資人無法隨時調整投資金額和開放更多人申購,三家獲選為好享退專案的投信期望透過零手續費和低管理費持續薄利多銷,是有限制的,這次薄利只能用「佛心」來形容。
安聯三檔獲選為好享退基金,其原本基金經理費用從1%、1.3%和1.5%不等,但因應好享退推出P級別一律都0.5%,這麼好康的優惠,段嘉薇都會勸朋友要把握,但她自己卻還是買經理費較高的原始(A)級別,才能挹注公司營收。
主動出擊,提供商品滿足投資人需求,創造雙贏。
人總是很本位的,投資人總是希望基金要表現好,配息要高,不吃本金,零手續費和低經理費,市場最好不要有波動。但世事多變,難事事如願,有一好、就沒有兩好,人生總是有很多要抉擇的。但對基金公司高階主管的目標當然是公司營收要成長,成本要低,獲利才能提高,投資人與基金公司如何創造雙贏,這是投信業者每天都要面臨考驗。
安聯投信在台發行基金,不少都為投資人創造不俗績效,例如生技基金或台股基金從成立以來績效不少都是兩丶三百%,面對投資人的需求,來自市場各種挑戰,段嘉薇認為,基金公司與投資人雙贏就在關鍵時刻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基金產品,保護和增進客戶資產,成為客戶值得信賴的夥伴。
例如,台灣領先市場發行全球綠能趨勢基金,曾經是台灣最大股票型基金,也與目前全球方興未艾的「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不謀而合,惟此基金歷經多次空頭襲擊,不少投資人因此受傷。段嘉薇指出,隨著市場變化,綠能投資策略必須與時俱進,這檔基金將改採取集團最新的主題式投資策略,目前正在摸擬和更新投資組合,2020將重新出發,提升基金績效,不辜負始終如一的投資人。
邁向下一個三十年,安聯環球投資將掌握全球大趨勢例如人口結構改變和全球氣候變遷等帶來的各個面向的需求,段嘉薇表示,身為主動式基金專家安聯投信將持續研發、引進及提供各種投資解決方案,繼續為點亮台灣投資人財富、深耕台灣來努力。
台灣安聯球投資戰略據點,台灣人才亞太發光發亮。
台灣是安聯環球投資第三大市場和關鍵戰略據點,安聯環球投資亞太區行政總裁吳家耀表示,隨著亞洲財富實力逐年厚實起來,在地人的投資和退休理財需求也變得更為多元化,台灣市場對於亞太區的發展愈顯重要,尤其是台灣行銷和投研人才和經驗,對安聯拓展亞太市場有很多助益。
吳家耀說:「深耕在地人才、跨區歷練,為集團長年來極為重視的核心理念。」例如,安聯環球投資亞太行銷長陳怡先係由台灣擢升,將台灣行銷經驗拓展到香港等亞太市場,這與多數外資係由香港和新加坡主導的作法大不相同。
安聯投信結合母集團豐富的投資研究資源,發行趨勢系列基金,藉由挖掘並掌握最新產業機會,增進客戶資產。自2008年起,陸續發行四季系列組合基金,以不同風險屬性的產品,提供投資人全方位退休解決方案,也打造出國內最大組合基金專家地位,組合基金規模為326億元,市占率達21%,排名位居第一。
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帶領的研究投資團隊,不僅基金績效卓著,也獲獎連連,例如安聯的台股團隊,自2000年發行安聯台灣大壩基金以來,不斷精進投資策略,逐步累積實力與續航力,為投資人掌握中長期成長機會,至今台股系列已獲得國內外43座大獎肯定。
全球步入日趨嚴峻的「低利時代」,安聯投信2014年引進集團收益成長策略,用創意點亮財富,滿足投資人收益需求,安聯投信因此獲得2015《亞洲資產管理雜誌》台灣區最佳創新獎,持續打造完整的收益投資產品線,在滿足客戶保護資產需求的同時,也透過息收對抗全球的低利環境。
安聯投信憑藉堅實的選股能力與風險管理,2019年獲得《Benchmark指標》風險管理大獎同級最佳,並連續三年拿下《Benchmark指標》最佳台股研究團隊、AAM「Best of the Best Awards」「最佳股票基金」相關大獎,台灣投研團隊的實力成為集團在亞太地區的驕傲。
後記:
筆者在媒體採訪最前線時,就認識還處於虧損的安聯投信,也是安聯的客戶,最成功投資是在這家-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當然也有踩雷還續抱的綠能基金。
前者是忘了曾申購這筆基金,一度還賺了近350%,近期生技又震盪,壓縮獲利空間,但生技是有長線結構需求的成長型類股,沒有資金需求就繼續長抱等退休再來用。既然安聯投信高管都誠實報告綠能基金將重新出發,筆者決定再給這基金一個機會,用自己小小資金參與有影響力投資的大未來,尤其當前大家關心的全球氣候變遷,讓自己小錢讓基金經理人好好選擇綠能和新能源類股,為我們生存環境盡點心力。
從虧損到獲利王,筆者見證安聯投信的苦盡甘來,但這美好如何持續下去,承如安聯自己堅信的人才是關鍵,筆者衷心期許安聯投信能夠持續擁有最佳團隊、堅持和落實安聯環球投資集團的理念「傳承歐洲德式公司治理文化,重視團隊智慧與團隊合作的力量,深信客戶,是最重要的資產,秉持《保護並增進客戶資產》的企業使命,期許成為客戶信賴的投資夥伴。 」
這些話或許很多人覺得很空洞,但對於筆者卻是很深刻感受,筆者一筆遺忘的基金過去20年創造倍數成長,若要將自己的退休財富委給一家值得信賴投資經理公司,管理階層和投研團隊實力,投資人怎麼可以不持續關注?
這也是筆者對安聯投信30周年慶的最深期許,「未來30年資產增值 有請安聯幫幫忙…」,當然投資人都是聰明的(我也不例外),除了安聯投信,當然還有其他選擇,挑基金看績效、愛配息之外,筆者建議也要多多觀察投信公司本身自己的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這樣才是能夠將自己財富委託管理的關鍵。
Comments